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与河南省人民医院主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办刊宗旨始终是以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展示我国诊断与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服务,推广新技术、新疗法。交流临床实践经验,传递科技信息,始终坚持以临床诊疗、预防为主,以实用为主,提高临床正确诊断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动我国医学事业深入发展。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和提高并重的原则。刊登与临床相关的国内外诊断与治疗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设有论著、综述、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临床应用研究、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栏目。读者面向从事临床工作的各级医务人员及有关科研人员。以“报道项目齐全、结构严谨、文字精练、编排和印刷规范”等特色深受医务工作者好评。


数字化时代,有些编辑部为何要求作者邮寄纸质稿件投稿?

时间:2023-11-13 15:00:00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编辑部为何要求作者邮寄纸质稿件投稿?


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许多人都认为编辑部要求作者邮寄纸质稿件投稿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编辑们都是老古董,只知道抠字眼,一副老夫子的形象。实际上,这个看似传统的征稿方式背后,隐藏着许多高明的策略。


首先,我们要明白,编辑部之所以要求作者邮寄纸质稿件投稿,是存在以下两个前提的:


在中国,期刊数量相对有限,但需要发表的论文数量却大量过剩。因此,编辑部并不担心没有人邮寄投稿。

编辑部注重期刊的质量,并秉持学术初心。他们不是为了盈利而出版期刊,而是为了推动学术进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编辑部要求作者邮寄纸质稿件投稿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


减轻工作量:每天编辑部都会收到大量的电子邮箱投稿,筛选这些投稿是一件相当繁琐的事情。而通过邮寄纸质稿件,编辑部可以有效地减少接收到的稿件数量,避免那些盲目投稿者。

提高稿件质量:作者在考虑提交纸质稿件时,会考虑到成本问题。如果他们认为提交的可能性不大,就不会选择投稿。因此,编辑部接收到的纸质稿件往往质量较高(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碰运气的投稿)。

重视排版和篇幅:对于一些非常重视排版和篇幅的期刊来说,纸质稿件最具质感,可以立即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审稿体验: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对眼睛是有负面影响的,但纸质稿件则没有这个问题。阅读纸质稿件时,编辑可以采用不同的姿势,比如坐着、站着甚至斜靠在椅子背上,不必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从健康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明显的优势。

增加收入:虽然许多要求纸质投稿的期刊不收取版面费,但积累下来的废纸也可以考虑出售给废纸回收站或送给收废纸的大叔大妈们,这也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方式。

对于作者来说,尽管纸质投稿需要支付一定的打印和邮寄费用,但这种投稿方式也有其优点:


高成功率:相对于电子邮箱投稿来说,纸质稿件呈现到编辑面前的数量要少得多。只要质量达标,被录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实物投稿带来的满足感:将精心准备的稿件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编辑部,对于许多作者来说是一种很有满足感的过程。他们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更好地与编辑部沟通交流,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被认真对待。

综上所述,编辑部要求作者邮寄纸质稿件投稿并不是一种过时的做法。在特定的背景下,这种征稿方式有助于提高稿件质量、减轻编辑工作量并增加收入。对于作者来说,虽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和时间成本,但也可以带来更高的投稿成功率和满足感。因此,我们应该看到这种传统征稿方式背后的高明之处,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过时的做法。